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关闭

临大人物

临大学者

临大校友

临大学子

【学子】第七折:重逢,临大工科...

【学子】第七折:重逢,临大工科生邱国伟的戏曲之路

在临沂大学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那个唱戏的工科生”——邱国伟成了校园名人。自幼与戏曲结缘,七岁进入戏校,苦练基本功,凭借戏曲天赋在台上大放异彩,却因变声期“倒仓”含泪告别了热爱已久的舞台。命运总是兜兜转转,大二时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重燃艺术梦想,进而抓住机遇,披星戴月地努力,最终成功跨专业考入中国戏曲学院。这位“机械戏痴”用自身的跨界创新,让现代机械与传统戏曲相遇,开出无与伦比的绚丽花朵。梨园萌新冰封北疆绽放的戏曲幼苗“我出生在黑龙江省一个靠近俄罗斯边境的小城,那里冬季漫长,白雪覆盖的街道上总能听到广播里播放的东北民歌与二人转。”父亲是机械厂的一名普通工人,母亲在一家橡胶公司工作,而邱国伟却对戏曲有着浓厚的兴趣。七岁时,深受亲人影响,他开始进入艺校学习,八岁便能完整唱完《红灯记》“临行喝妈一碗酒”选段,也因此被老师选中,步入了梨园行。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学习戏曲的日子远比想象的艰苦百倍,凌晨五点压腿,七点吊嗓,晚上练功到十点……下腰、踢腿、练嗓子已经成了家常便饭。“练腿功的时候,要把一条腿绑在椅子上,身体压向另一侧,头还要和另一条腿紧紧地贴在一起,每组大约15分钟。”对当时的邱国伟

【学子】邢佳怡:医学生的破茧之...

【学子】邢佳怡:医学生的破茧之路 带着“弘毅致远” 去湘...

2021年的9月,18岁的邢佳怡站在临沂大学的门口,脸庞青涩,目光中却写满坚毅。脚下的路笔直通向图书馆,她在心中也给自己规划了一条清晰的未来之路——考研。“衰草枯杨,青春易过”,大学四年,邢佳怡为自己的青春交出了一份优异答卷:荣获省级竞赛获奖10余项、连续三年奖学金、以初复试双第一的优异成绩考入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回望来时路,平凡的日子里写满了坚持和努力。从错过到闪耀她把“遗憾” 熬成了 SCI 论文错过了理想大学,但邢佳怡并没有就此沉沦,在踏入临沂大学校门的那一刻起,她就带着心底的倔强,在最美好的青春里重新扬帆起航:“我要在这方土地上,种出自己的春天。”大一一整年,邢佳怡都很忙碌,像一头蓄满力量的猎豹,在学业道路上奋勇前行。凭借着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优异的英语能力,一年以后,她用一份自荐信敲开了杨雷老师实验室的门。“我制作了一份简历,然后通过邮件的形式发给了指导老师杨雷。当时就一个目标,就是要加入他的实验室。”邢佳怡的自信和执着,也打动了老师,很快她就加入荧光探针课题组。实验室的日子是汗水与希望交织的诗篇,从最基础的移液、离心开始,邢佳怡用无数个日夜打磨操作技能。当她第一次独立完成实验

【学者】陈建国:三十五载的 “...

【学者】陈建国:三十五载的 “时代变奏曲” 他用音乐与...

大学毕业时,他带着“回到沂蒙山”的誓言扎根临沂师专(临沂大学前身)。岁月如歌,35年匆匆而过,作为大学发展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他把学校的旧砖墙,弹成了新时代的五线谱。青春年华里践行了当初的誓言,平凡的日子里写满了奉献,他就是临沂大学音乐学院前院长陈建国。人生像一条小河他乘着音乐一路流淌童年蹲守的每一朵花,都可能是兴趣的起点。小时候一次偶然的经历,让陈建国在孩提时代就走上了艺术这条路。小时候的画面像电影一样在眼前闪过。一天傍晚,陈建国正在家门口玩耍,邻居姐姐急匆匆走过,好奇的他就追上去问“姐姐你这么着急干嘛去?”邻居姐姐边走边回答“晚上学校宣传队有演出”。想着演出一定很热闹,小小的他就跟了上去。看到舞台上演员们吹吹打打、神采飞扬,陈建国觉得很有意思,之后只要学校宣传队有排练,他就会偷偷趴在窗口看。时间久了,老师就发现了这个在窗台“偷学”的少年。看到陈建国这么喜欢艺术表演,老师干脆就让他加入了宣传队。“人生就像一条小河,慢慢流向远方,邻居姐姐偶然的一次引领,就把我领上了艺术这条路,更想不到这条路一走就是一辈子。”1976年12月,15岁的陈建国考上了临沂艺校的前身——临沂地区文化局文艺班,在

【学子】王浩宇:十年求“实”路...

【学子】王浩宇:十年求“实”路,从青涩学子成长为基层“星火”

十年光阴,能让一颗种子长成参天大树,也能让一个青涩学子蜕变为基层“星火”。王浩宇的十年,始于对校风“实”字的好奇,在求学探索、身份淬炼与基层实践中,将“扎实、朴实、务实”刻进生命肌理。他的故事,是逐梦路上的初心坚守,更是用行动书写的青春答卷。青涩求学:在“实”的土壤里埋下种子为什么选择临沂大学?这要从一个“实”字说起。“高考结束后,我在网上看到了临沂大学,校训是明义、锐思、弘毅、致远,但是最吸引我的就是校风‘实’。我那时候就在想,一个大学为什么它的校风只有一个字呢?”带着对“实”的疑问,这位青涩质朴的内蒙古小伙选择来到临沂大学,开启他的访“实”求学之路。王浩宇跟大多数初入大学校园的普通人一样,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带着各种天马行空的跃跃欲试,充实地“武装”起自己的每一天。那时的他每天忙于GPA、班级工作和学生会活动的“三点一线”中,类似一种“既要还要”的状态,但很多事情事与愿违,把自己搞得很疲惫。他开始思考这样的生活方式是否真的有价值,也开始寻找他心中“实”的参照物。十八岁的他陷入了深深的内耗与焦虑。“不要求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到极致,没有人能够十全十美。但是做的每一件事情都要对得起自己的初心

【学者】刘复义:退休教授的“双...

【学者】刘复义:退休教授的“双讲台”人生

临沂大学的林荫道上,78岁的“科普爷爷”刘复义背着双肩包,步伐坚定,包带磨得微微发亮,里面装着新做好的科普课件和一叠学生明信片。这些来自天南海北的信笺上,有大学生工整的致谢,有乡村教师分享的课堂剪影,还有小学生用拼音歪歪扭扭写着“爷爷下次来讲量子”。他常说:“教育是刻进骨子里的习惯,就像我离不开讲台,孩子们眼里的好奇,就是我继续走下去的动力。”当量子力学化作童言:他在孩子心里种下科学的种子2007年退休时,刘复义婉拒了多家单位的高薪返聘,却对临沂市科技馆的邀约一口应下:“物理人不能只盯着实验室,更要把科学的种子播进孩子们心里。你看这些小家伙,连‘薛定谔的猫’都能联想到动画片,咱们得顺着他们的思路讲啊。”从此,他的足迹遍布莒南、临沭等11个县区的中小学,在80余所学校的讲台上,把《奇妙的量子世界》讲成了孩子们眼中的“魔法课”。无论是“彩虹为什么有七种颜色”,还是“星星为什么会眨眼”,他都能从口袋里掏出硬币、树叶等“教具”,像变魔术一样给出答案。有次在沂南小学,一个男孩问“黑洞是不是宇宙的垃圾桶”,他当场用气球和石子演示时空弯曲,从此“没有难倒爷爷的问题”成了孩子们的共识,“科普爷爷”的称

【学者】陈建国:三十五载的 “...

【学者】陈建国:三十五载的 “时代变奏曲” 他用音乐与...

大学毕业时,他带着“回到沂蒙山”的誓言扎根临沂师专(临沂大学前身)。岁月如歌,35年匆匆而过,作为大学发展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他把学校的旧砖墙,弹成了新时代的五线谱。青春年华里践行了当初的誓言,平凡的日子里写满了奉献,他就是临沂大学音乐学院前院长陈建国。人生像一条小河他乘着音乐一路流淌童年蹲守的每一朵花,都可能是兴趣的起点。小时候一次偶然的经历,让陈建国在孩提时代就走上了艺术这条路。小时候的画面像电影一样在眼前闪过。一天傍晚,陈建国正在家门口玩耍,邻居姐姐急匆匆走过,好奇的他就追上去问“姐姐你这么着急干嘛去?”邻居姐姐边走边回答“晚上学校宣传队有演出”。想着演出一定很热闹,小小的他就跟了上去。看到舞台上演员们吹吹打打、神采飞扬,陈建国觉得很有意思,之后只要学校宣传队有排练,他就会偷偷趴在窗口看。时间久了,老师就发现了这个在窗台“偷学”的少年。看到陈建国这么喜欢艺术表演,老师干脆就让他加入了宣传队。“人生就像一条小河,慢慢流向远方,邻居姐姐偶然的一次引领,就把我领上了艺术这条路,更想不到这条路一走就是一辈子。”1976年12月,15岁的陈建国考上了临沂艺校的前身——临沂地区文化局文艺班,在

【学者】刘复义:退休教授的“双...

【学者】刘复义:退休教授的“双讲台”人生

临沂大学的林荫道上,78岁的“科普爷爷”刘复义背着双肩包,步伐坚定,包带磨得微微发亮,里面装着新做好的科普课件和一叠学生明信片。这些来自天南海北的信笺上,有大学生工整的致谢,有乡村教师分享的课堂剪影,还有小学生用拼音歪歪扭扭写着“爷爷下次来讲量子”。他常说:“教育是刻进骨子里的习惯,就像我离不开讲台,孩子们眼里的好奇,就是我继续走下去的动力。”当量子力学化作童言:他在孩子心里种下科学的种子2007年退休时,刘复义婉拒了多家单位的高薪返聘,却对临沂市科技馆的邀约一口应下:“物理人不能只盯着实验室,更要把科学的种子播进孩子们心里。你看这些小家伙,连‘薛定谔的猫’都能联想到动画片,咱们得顺着他们的思路讲啊。”从此,他的足迹遍布莒南、临沭等11个县区的中小学,在80余所学校的讲台上,把《奇妙的量子世界》讲成了孩子们眼中的“魔法课”。无论是“彩虹为什么有七种颜色”,还是“星星为什么会眨眼”,他都能从口袋里掏出硬币、树叶等“教具”,像变魔术一样给出答案。有次在沂南小学,一个男孩问“黑洞是不是宇宙的垃圾桶”,他当场用气球和石子演示时空弯曲,从此“没有难倒爷爷的问题”成了孩子们的共识,“科普爷爷”的称

【学者】王宗继:以肠道微生态为...

【学者】王宗继:以肠道微生态为靶点,开启健康新时代

2023年7月,一场别开生面的合作在临沂大学拉开序幕。王宗继,这位在生物医学领域深耕多年的企业家,携手临沂大学,共同创建了临沂大学再生医学创新研究院。尽管已至知天命之年,王宗继却依旧保持着如青年般的昂扬斗志与坚定步伐,继续践行着“愿天下人生命因我而不同”的宏伟理想。立下宏愿,以科技点亮生命之光回溯至1974年12月,王宗继出生在一个中医世家,父亲为他取名“宗继”,寓意着传承与发扬。在家庭氛围的熏陶下,他毅然选择了中医专业作为自己的学业道路。1996年毕业后,他被分配至区药检所工作,然而,平稳的生活并未能束缚住他那颗渴望挑战的心。两年后,王宗继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辞去公职,投身商海。正是这次选择,让他的人生轨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99年,甲壳素如同一股清新的海风,吹进了他的生活。这种从虾壳、蟹壳中提取的海洋瑰宝,不仅蕴含着巨大的商业价值,更让王宗继看到了其背后的健康奥秘。不同于一般商人,王宗继对甲壳素的认识并未止步于商业层面。他带着诸多疑惑,踏入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在金鑫荣教授的悉心讲解下,深刻感受到了甲壳素的神奇魅力,也坚定了他向“蓝色海洋生物科技”进军的决心。从代理商

【学者】郗冬梅:微光映临大  ...

【学者】郗冬梅:微光映临大 暖煦育英才

因为出生在腊月,父亲便给她取名“冬梅”,寓意坚贞和高洁。从出生起,仿佛名字牵线,她走进了生物科学的大门,九年本硕博连读后实现了“大学”到“大学”的梦想。进入临沂大学后,她以腊梅般坚韧不拔、不畏艰难的精神,在科研教学的道路上绽放出璀璨光彩。她就是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博士生导师、教授、沂蒙优秀专家型人才,临沂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党委书记郗冬梅。因为一句话选择了生命科学“其实我选择生命科学,只是因为听说的一句话”,郗冬梅笑着说。千禧年刚过,在世纪之交,有一个说法非常盛行,那就是“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正是因为这句话,郗冬梅在高考志愿填报时毅然选择了当时被认为充满无限可能的专业——生物技术。尽管对这一领域知之甚少,但她被其前沿和新兴的特质所吸引,开始了她对生命奥秘的探索。大二开始,郗冬梅就走进实验室,分离微生物,接触基因工程。进入硕士及博士阶段,她专注于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越发感受到生命的神奇,因为通过一个关键基因就可以影响信号通路,从而改变生物性状。也是那个时候,她觉得能够全心全意专注于一件事,坚持到底,就是最大的收获。2010年,怀揣儿时的梦想,带着满腔的激情,郗冬梅加入了人民教师的行列

【学者】王秀庭:新时代戏曲音乐...

【学者】王秀庭:新时代戏曲音乐传承的探索者

从学、从商、从教,临沂大学音乐学院院长、二级教授、山东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省优秀教师,山东省齐鲁文化英才,山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王秀庭拥有着三段精彩的人生旅程,每个阶段都令他收获了不同的人生体验,但他始终思考一个问题:这一生,除坚持对音乐热爱外,还能实现怎样的人生价值。2013那年,处于商业顶峰的王秀庭做了一个令所有人震惊的决定——回学校教书,命运的齿轮开始以另一种方式转动,这也让他成了一个在大学校园吹“蒲公英”的人,让千千万万颗种子,以创新性音乐舞蹈的形式,携着沂蒙精神在全国各地生根发芽。跨界转型:立志做一名好老师1996年,少年王秀庭意气风发,从山东戏曲学校二胡专业毕业,被分到了郯城一所小学从教,但他没有选择接受分配,而是怀揣着对音乐的热爱来到了临沂。他一边在青少年宫教学,一边做点生意,在此期间还完成了本科阶段的学习。经过近十年的打拼,生意逐渐稳定,他开始思考,自己还能做什么,未来怎样实现人生价值。2005年,他决定继续深造,攻读研究生。经历第一年失败后,不气馁的他复读再战,终于在2006年成功考入山东艺术学院音乐学院音乐学专业(中国传统音乐方向),师从安禄兴教授,代

【校友】周朝霞:把世界当画布,...

【校友】周朝霞:把世界当画布,用奋斗作剪刀

商海破局的创新者,沂蒙精神的传承人,是非遗剪纸的守护者,更是带领“临沂制造”走向世界的巾帼领航人,她用画笔与剪刀勾勒人生轨迹,将母校赋予的创造力融入创业血脉,让我们走近这位“爱折腾”的沂蒙女儿、临沂大学美术专业校友——周朝霞。与困难共舞:创业的危机感见到周朝霞时,她已经一宿未睡,喝了一口咖啡后,神采奕奕地又同我们讲起话来。“我骨子里就爱‘折腾’!”20世纪90年代,周朝霞当过老师,也做过国企机关领导干部,但她“总想尝试点新东西”,不甘于循规蹈矩的她选择走上了创业这条道路。谈起创业的经历,她眼中闪烁着锐气。90年代末,还在临沂市电子工业局上班的周朝霞,被局长安排接待了一批特殊的客人,“那时临沂一家媒体因升级排版系统找到了我们,我们也不会,打电话请教北京的亲戚朋友,但电话里说不清楚,也学不明白,于是决定向单位告假北上取经。”28天后,周朝霞拿出了一整套排版升级方案。但是方案拿出来了,实施起来又是另一回事。“他们问我,你能做吗?我当时年轻气盛,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成立了一家公司。”就这样,周朝霞走上了创业之路。1998年,她辞去公职创办临沂首家弱电公司,将当时鲜为人知的监控系统引入市场;200

【校友】胡顺远:捧临大一方土 ...

【校友】胡顺远:捧临大一方土 育桃李满堂春

在时空的坐标系里,作为兴华学校掌舵人的胡顺远把成功的起点定在了大学。1991年,他考入临沂师专(临沂大学前身)后,校园里总是能看见他忙碌的身影:白天忙于系部的管理事务,晚上和周末则摒弃了打牌、看电影等娱乐活动,安静学习。时光如白驹过隙,两年的大学生活,从农村里走出来的胡顺远完成了人生的重要蜕变,从自卑内向,变得自信自强,这也为他将来的创业之路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大学里蜕变成就更好的自己“我的性格在来到临沂师专之后,得到了很大的改变。”高中时的一件趣事,一直让胡顺远记忆犹新。在高中担任体育委员的时候,因为十分内向,他一直不好意思看女同桌,结果有一次上体育课,同桌迟到,他误以为是其他班级的学生,直接让她出去。“高中学习比较紧张,加上家里比较穷,说实话有点自卑,上大学后这样的性格就慢慢被打开了。”胡顺远回忆说。在临沂大学的校园里,胡顺远的认知和眼界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于我来说,从一个只会死读书的孩子到大学里的全面发展,离不开这两年的熏陶。”让胡顺远印象深刻的是,当时几乎所有同学都会盼望着周六看电影的美好时光,“那时候电影还是比较稀缺的娱乐项目,但是两年内我几乎没看过。”白天胡顺远需要处理很

【校友】刘秀祥:从大学到大山,...

【校友】刘秀祥:从大学到大山,做教育路上的摆渡人

2008年,来自贵州省望谟县的刘秀祥背着患病的母亲考进临沂大学(原临沂师范学院)。走出大山的他毕业后又再次回到大山,牵线资助学生千余人。刘秀祥用坚持和奋斗不仅为自己的人生开辟了广阔的道路,更像一位大山与大学之间的摆渡人,托起了贵州省望谟县孩子们内心深处的求学梦。坚定信念做生活的孤勇者刘秀祥四岁时,父亲因病去世,母亲因伤心过度患上间歇性精神失常。“我觉得离开那个小山村之后,就是没有任何的退路,只能往前走”,2001年,从农村来到城镇上中学时,13岁的刘秀祥做了一个决定:把丧失自理能力的母亲带在身边,继续求学。当时的他跪在父亲的坟前发誓,“我带着妈妈出去,我一定要治好妈妈的病,一定要给她一个安稳的家……”带着这样的决然,刘秀祥带着母亲走向了通往县城的路。在初中和高中时,刘秀祥为了维持自己和母亲的基本生活,年幼的刘秀祥捡过废品、打过零工,睡过猪圈。因为负担不起房租,刘秀祥曾用稻草,在山坡上搭建房屋,地上挖出一个坑当做厨房。到了高中,刘秀祥一边读书,一边赚钱维持生活,每天睡眠只有三四个小时。日复一日的艰辛使得他身体素质变得越来越差,第一年高考前一周因为生病导致最终落榜。面对这样的结果,刘秀祥当

【校友】卢荣荣:照相的女老师 ...

【校友】卢荣荣:照相的女老师 拥有全镇最多的学生

在9月的临沂大学里,校友卢荣荣与2004年的那个自己重叠了:毕业20年里,她义无反顾地扎根乡村学校,将芳华留在家乡的三尺讲台。20年岁月无言,变迁的校园却回答了一切。“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我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并引领更多的乡村孩子去成长、去进步。”时节如流,初心不变,卢荣荣将青葱岁月燃烧在那一方乡村讲台,她的名字,也已深深镌刻进山东教育事业的历史长河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杏坛”2004年,25岁的卢荣荣从临沂师范学院毕业后,参加工作的第一站就来到莒南县筵宾镇沙汪头小学任教。当时,学校里最年轻的老师年龄是47岁。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这是卢荣荣在这所乡村小学最真实的写照。环境苦些没什么,当时学校师资力量短缺,卢荣荣任教两个年级的8门课,一周上34节。“真的很累,回宿舍就躺下一点都不想动。”卢荣荣感慨地说,“每当自己累得撑不下去的时候就想起班里学生们的淳朴、热情,他们那渴望知识的眼神,让她想起小时候的自己。”从此,她暗暗地下决心:我得把他们教好了!2005年暑假后,莒南县农村小学从三年级开始开设英语课。全镇小学英语教师短缺,卢荣荣老师是英语系毕业,她被安排到镇东部山区为3所学校的代课

【校友】闫培杰:用实力演绎“猎...

【校友】闫培杰:用实力演绎“猎”奇佳话

天赋、机遇、不懈努力,从沂蒙山到北上广闫培杰:用实力演绎“猎”奇佳话闫培杰,1996级临沂大学(时为临沂师专)英语教育专业校友,清华大学及法国国立工艺学院MBA。现任SFC烁程国际CEO、创始合伙人,临沂大学北京校友联络处主任,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沂蒙文化研究会北京工作联络处顾问。从沂蒙山到埃菲尔铁塔,从私立学校教师,到知名猎头公司创始人。自走出临沂大学校门,闫培杰专注于北上广高科技、互联网、新能源汽车、大健康、金融等领域,已拥有二十多年的中高端人才招聘工作经验。尽管他在事业上拥有着国际化的视野,斐然的成就,但不管是被人叫做AMOS还是闫培杰,他都会先告诉大家,自己是个沂蒙山人。6月17日,他专程赶回母校,应邀参加临沂大学2024年毕业典礼,记者有幸跟他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访谈。英语角“听众”变“明星”他凭实力拿到双语言学校的Offer朴实、健谈,热情,这是闫培杰给人的第一印象。闫培杰说,别看现在如此外向,在高中时期他其实还是非常腼腆的,跟女生说句话都会脸红。进入大学后的他,一下子发现了更广阔的天地,找到了很多因曾经埋头苦读而忽略的兴趣。他积极参加社团活动,提升自己的社交能力、沟通能力,

【学子】第七折:重逢,临大工科...

【学子】第七折:重逢,临大工科生邱国伟的戏曲之路

在临沂大学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那个唱戏的工科生”——邱国伟成了校园名人。自幼与戏曲结缘,七岁进入戏校,苦练基本功,凭借戏曲天赋在台上大放异彩,却因变声期“倒仓”含泪告别了热爱已久的舞台。命运总是兜兜转转,大二时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重燃艺术梦想,进而抓住机遇,披星戴月地努力,最终成功跨专业考入中国戏曲学院。这位“机械戏痴”用自身的跨界创新,让现代机械与传统戏曲相遇,开出无与伦比的绚丽花朵。梨园萌新冰封北疆绽放的戏曲幼苗“我出生在黑龙江省一个靠近俄罗斯边境的小城,那里冬季漫长,白雪覆盖的街道上总能听到广播里播放的东北民歌与二人转。”父亲是机械厂的一名普通工人,母亲在一家橡胶公司工作,而邱国伟却对戏曲有着浓厚的兴趣。七岁时,深受亲人影响,他开始进入艺校学习,八岁便能完整唱完《红灯记》“临行喝妈一碗酒”选段,也因此被老师选中,步入了梨园行。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学习戏曲的日子远比想象的艰苦百倍,凌晨五点压腿,七点吊嗓,晚上练功到十点……下腰、踢腿、练嗓子已经成了家常便饭。“练腿功的时候,要把一条腿绑在椅子上,身体压向另一侧,头还要和另一条腿紧紧地贴在一起,每组大约15分钟。”对当时的邱国伟

【学子】邢佳怡:医学生的破茧之...

【学子】邢佳怡:医学生的破茧之路 带着“弘毅致远” 去湘...

2021年的9月,18岁的邢佳怡站在临沂大学的门口,脸庞青涩,目光中却写满坚毅。脚下的路笔直通向图书馆,她在心中也给自己规划了一条清晰的未来之路——考研。“衰草枯杨,青春易过”,大学四年,邢佳怡为自己的青春交出了一份优异答卷:荣获省级竞赛获奖10余项、连续三年奖学金、以初复试双第一的优异成绩考入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回望来时路,平凡的日子里写满了坚持和努力。从错过到闪耀她把“遗憾” 熬成了 SCI 论文错过了理想大学,但邢佳怡并没有就此沉沦,在踏入临沂大学校门的那一刻起,她就带着心底的倔强,在最美好的青春里重新扬帆起航:“我要在这方土地上,种出自己的春天。”大一一整年,邢佳怡都很忙碌,像一头蓄满力量的猎豹,在学业道路上奋勇前行。凭借着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优异的英语能力,一年以后,她用一份自荐信敲开了杨雷老师实验室的门。“我制作了一份简历,然后通过邮件的形式发给了指导老师杨雷。当时就一个目标,就是要加入他的实验室。”邢佳怡的自信和执着,也打动了老师,很快她就加入荧光探针课题组。实验室的日子是汗水与希望交织的诗篇,从最基础的移液、离心开始,邢佳怡用无数个日夜打磨操作技能。当她第一次独立完成实验

【学子】王浩宇:十年求“实”路...

【学子】王浩宇:十年求“实”路,从青涩学子成长为基层“星火”

十年光阴,能让一颗种子长成参天大树,也能让一个青涩学子蜕变为基层“星火”。王浩宇的十年,始于对校风“实”字的好奇,在求学探索、身份淬炼与基层实践中,将“扎实、朴实、务实”刻进生命肌理。他的故事,是逐梦路上的初心坚守,更是用行动书写的青春答卷。青涩求学:在“实”的土壤里埋下种子为什么选择临沂大学?这要从一个“实”字说起。“高考结束后,我在网上看到了临沂大学,校训是明义、锐思、弘毅、致远,但是最吸引我的就是校风‘实’。我那时候就在想,一个大学为什么它的校风只有一个字呢?”带着对“实”的疑问,这位青涩质朴的内蒙古小伙选择来到临沂大学,开启他的访“实”求学之路。王浩宇跟大多数初入大学校园的普通人一样,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带着各种天马行空的跃跃欲试,充实地“武装”起自己的每一天。那时的他每天忙于GPA、班级工作和学生会活动的“三点一线”中,类似一种“既要还要”的状态,但很多事情事与愿违,把自己搞得很疲惫。他开始思考这样的生活方式是否真的有价值,也开始寻找他心中“实”的参照物。十八岁的他陷入了深深的内耗与焦虑。“不要求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到极致,没有人能够十全十美。但是做的每一件事情都要对得起自己的初心

【学子】崔雨曦:以青春昂扬之声...

【学子】崔雨曦:以青春昂扬之声 讲好沂蒙红色故事

2022年初秋,作为一名播音与主持专业的新生,崔雨曦加入了“临沂大学青春宣讲团”。两年的大学生涯里,她以声音为媒介,传播红色信仰火种,传讲沂蒙红色故事,探寻青春的意义,展现着临大青年的卓越风采和使命担当。站在这一片红色沃土上,她小小的身躯总能迸发出蓬勃力量,以热血和信仰之名,奔赴一场盛大的青春之约。多彩艺术滋养走上播音之路“小时候总开玩笑说,周六周日比上学的时候还要忙。”2004年出生的崔雨曦,和很多小朋友一样,周末要穿梭在钢琴、表演、声乐、舞蹈、绘画等才艺辅导班之间,忙碌的身影里,承载着父母心中“多才多艺”的美好愿望。尽管很多小时候学的艺术课程到现在已经不太熟练甚至记不清了,但潜移默化的艺术熏陶,助推着崔雨曦登上一个又一个舞台。6岁那年,崔雨曦便自己一个人跟着文艺表演团队参加山东省电视台的少儿春晚演出,此后连续五年,她更成为省台少儿春晚的重要演员。“这些登台机会提升了我的自信心,也让我变得喜欢表达,愿意用自己的声音去影响更多的人。”通过这些大大小小的演出,崔雨曦积累了更多舞台表演的经验和技巧,使她练就出一颗大心脏。“我觉得我是幸运的,从小到大,不论是父母的陪伴还是老师的引领,都让我可

【学子】范浩祺:奋斗,去敲开央...

【学子】范浩祺:奋斗,去敲开央视的大门

四年前,她因为懵懂差点与临沂大学擦肩而过。四年后,她像蜕变的蝴蝶一样,在学校和老师的守护下振翅高飞。如今,已经毕业的范浩祺就要飞跃重洋,去看更大的世界,但回望来时路,她总会感恩地说,是大学一步步把自己托举到了这里。未来之路,她也将会带着母校的红色精神,继续去做勇敢追梦的璀璨冒险人。

【学子】“研值”爆表,考研宿舍...

【学子】“研值”爆表,考研宿舍六小花集体上岸

这里是一站,年轻的她们在这里相遇,成为大学里最好的陪伴;这里是一站,淳朴的梦想在这里抽芽,6人一起考研且全部上岸;这里是一站,青春的意志在这里淬炼,顶峰相见后她们更为未来而战。四年前,她们压线考入大学,但她们并没有停下奋斗的脚步,抱团走完考研这场孤独的旅行。她们就是临沂大学“研值”爆表的考研宿舍——农林科学学院A1-232宿舍。九月立志 要一志愿都上岸六月的蝉鸣迎来了又一年盛夏,而穿着学士服的毕业生们迎来的是他们的告别。在毕业典礼上,张小涵、刘晓晨、张玮烜、郝梓萌、胡梦琪和赵歌坐在一起,回头望去,都是曾经努力奋斗的样子。时间回到了2020年的9月。6个姑娘几乎都以压着最低录取分数线的方式,进入临沂大学。好不容易从充满磨难的高考中解脱出来,进入大学后,她们也开始放松起来。学习之余,她们喜欢研究化妆、逛街买衣服、唱歌、看电影,以年轻的姿态无忧无虑地度过了两年。但到了大三下学期,看着身边的同学都开始忙碌起来,关于就业、关于未来,也成为她们青春的必选题,站在人生的路口,她们陷入了迷茫。在学校辅导员和老师们的指导下,考虑到专业的特殊性,她们很快作出一样的决定——考研。学习能力一般,那就比别人更努

ADMISSIONS

入读临大

临沂大学是山东省属普通高校,山东省特色名校,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首批支持高校、国家发改委“产教融合”项目重点建设高校,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商贸物流之都、滨水生态之城、红色旅游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山东省临沂市。

  • 46000人

    全日制在校生46000人,其中硕士研究生766人、35200人、国际学生224人……

  • 2915人

    现有教职工2915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120人,国家级人才8人(含国家杰青2人)......

  • 85个

    普通本科专业85个,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4个......

  • 416万册

    固定资产48.5亿元,澳门ag开户仪器设备总值6亿元,馆藏纸质文献416万册……

  • 6000亩

    占地约6000亩,在沂水、费县设分校区,校舍面积116余万平方米……